赤芍和柴胡作为二种重要的中草药材,在生活起居中也是比较广泛的,但是许多的朋友们对于赤芍和柴胡还并并不是十分的把握,因为赤芍和柴胡二者的名字十分的相近,也是有一些朋友们会将赤芍和柴胡混为一谈了,事实上赤芍和柴胡的区别也是十分多的,那么赤芍与白术的功效区别有哪些呢?
柴胡、赤芍,《神农本草经》称“术”,纳入上品,但没有柴胡和赤芍之分。至南北朝时期,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中明确指出,“术乃有二种,柴胡叶多有毛而作桠,根甜而少膏,可作丸散用。赤术叶细而无桠,根小苦而膏,可作煎用。”宋《本草衍义》云:“赤芍其长如规格指,肥实,沁色褐,味儿辛烈……柴胡粗促,色微褐,味儿亦微艰苦而不烈。”
清《本草崇原》谓:“凡欲健脾胃,则用柴胡,凡欲运脾,则用赤芍,欲补运相兼,则相兼而用,如补多运少,则柴胡多而赤芍少,运多补少,则赤芍多而柴胡少,品尽管有二,实际上一也”。事实上柴胡与赤芍二者茯苓功效、功效应用同中有异,主冶症型各不相同,临证还需辨别应用。
赤芍与柴胡的区别区别:柴胡以健脾胃补血补气脾核心,多用于脾虚湿困而侧重于虚证者。
赤芍以苦温化湿健脾养胃核心,可用湿浊内电阻而侧重于论述者。
此外,柴胡还能有益小便、除汗、安胎;赤芍还能流汗滋阴养血、祛风湿、清目。
总得来说柴胡与赤芍,古代统称为“术”,后代渐渐地分别当药。二药皆有健脾养胃、利湿功效,均可用治湿阻中焦,脾失健运之证。然柴胡以健脾益气核心,为健脾胃要药,可用脾虚湿困而侧重于虚证者;赤芍以苦温化湿核心,为运脾要药,可用湿浊内电阻而侧重于论述者。
此外,柴胡也是有有益小便、除汗、安胎之功。普遍治脾虚水肿及脾肺虚,卫气虚损,表虚盗汗,病原体湿邪,脾虚胎动不安等证。赤芍也是有流汗滋阴养血、祛风湿及清目作用。普遍治寒症夹湿表证,风湿病痹证,红眼病及眼前昏涩等证。